本網訊(方梓軒)金秋時節(jié),,在我市廣袤鄉(xiāng)村田野上,,金染大地,,稻浪翻滾,,53萬畝中稻陸續(xù)成熟進入收割期,收割機奔忙在金色的稻田里,,確保顆粒歸倉,。
在河溶鎮(zhèn)民新村的稻田里,機聲隆隆,、稻香陣陣,,10臺收割機在田間歡快穿梭,金黃的稻穗被收割,、脫粒,。
今年,全市53萬畝水稻遭遇不同程度旱災,,我市采取多種途徑組織干部群眾抗旱保收,,將干旱損失降到了最低,。
當陽晶穗水稻專業(yè)種植合作社理事長侯貴告訴記者,,就在幾個月前,他們在同樣的田地上種植的小麥也喜獲豐收,。而這種混種模式確實實用也管用,。
全力推廣綠色高效種植模式;全力推動科技創(chuàng)新,;增加水稻,、油菜、玉米等作物種植面積,,隨著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,,在我市,種植業(yè)發(fā)展方式發(fā)生了深刻的變化,,而這種變化卻扎扎實實帶來了實惠,。
落實“藏糧于地,藏糧于技”,,我市通過標準化農田改造,,水稻面積較上年增加4.29萬畝。同時,,大力推廣水稻耕種全程機械化,,2022年我市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達到85%以上,由原來的旱育秧拋秧到現在的機械直播,,降低勞動強度,,減少生產成本10%以上,,老百姓收入不會下降。
下一步,,市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將進一步推廣噸糧田,,擴大面積,選擇好的優(yōu)良品種,,推廣應用綠色集成技術,。